亚洲日报亚洲日报

看刑场刀落 守商场风云

发稿时间 2008-03-12 10:18
商谚及其他类型的谚语、格言等,都有承载历史的功能,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点击”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和趣闻。像北京地区流传的“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就是很有趣的一列。
  近年来,由于描绘清朝的电视剧、电影和图书,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菜市口和鹤年堂的知名度是很高的。
  人们在提到菜市口时,首先想到的是这里是大清的刑场,曾在这里把肃顺、 谭嗣同和“六君子”等风云人物砍下了头。而鹤年堂这家有600年历史的中药店也因菜市口的名闻遐迩而有了名气。在菜市口设刑场的年代,坐的椅子也是从鹤年堂里借的。到了“午时三刻”刀起头落之后,监斩官和刽子手方离去,在离去前总会与鹤年堂的掌柜、伙计寒暄一番。
  为什么会有“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之说呢?原来鹤年堂药铺开了有600余年,而菜市口设立刑场是在1644年之后。在这里还没有刑场的明代,鹤年堂就开业了。鹤年堂的创始人为于鹤年(1355年~1424年),系元末明初任。他在创业时,菜市口还是北京城南的荒郊野地,有菜市口的街名则是在明朝嘉靖年代修了外城之后才出现。
  由此可见,“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和子虚乌有,是有历史根据的。在古代有“人血馒头”之说,人们迷信沾了人血的馒头可以治肺癌,鲁迅在小说《药》中有所描述。所以,每逢行刑完毕总会有人蜂拥而上,用馒头沾被砍头犯人的血。鹤年堂是否有这种“业务”,今日无案可查,但鹤年堂“沾”的刑场的“光”也不假。至少因此刑场而让鹤年堂名闻天下。
  人们对“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深信不疑。同时也对鹤年堂能在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经久不衰。
  有趣的是,鹤年堂药店还有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它的牌匾据说是明奸相、大书法家严嵩世藩所书,店内悬挂的“调元气”,“养太和”楹联则出自于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手。如果不以人论字,这些都是书法艺术的精品。
  “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的谚语,不仅记载了一段历史,似乎也成为鹤年堂一句最妙的广告语,是免费的广告宣传。
  作者 张双林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