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交流将有助于两国友好”

发稿时间 2009-09-01 17:08
   
 
 

2009年5月21日,来韩就任驻韩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中国文化中心院长的车兆和先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首先向亚洲经济读者问好并致谢。车院长对韩国读者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心给与的关心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后将继续为韩中文化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下是车院长与本报记者的一问一答。
  
记者:您负责文化工作有多久,如何被分配到驻韩国中国文化中心。

 车院长:我从事文化工作已有27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国文化部外联局,负责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尤其主管东南亚和菲律宾等的亚洲国家。后来也被派到美国、以色列、土耳其以及南非等国家。

在27年头从事文化工作中,没有具体展开有关韩国的工作。当然在2005年开始在亚洲处工作时,也对韩国有些了解。我在2006年通过韩中公务员交流活动首次踏上了韩国。虽然我对韩国的了解不深,但当时对韩国的印象相当深。

在我眼里,韩国充满活力,韩国人奋发向上、执着向前、自强不息。尤其是,在道路上行走的汽车几乎都是韩国产,我对此深有感触。

我在今年5月来韩国。我不懂韩语,工作会受到限制。但正因为如此,我将全身全新的投入这个职务。为了了解韩国,我已经看了几本韩国著名文学作品,诸如《春香传》和《土地》等,还研究了一些韩国的历史等。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一定会了解和热爱这个国家。
  

记者: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韩国与其它国家有什幺差别。

车院长:当然有不同。与其他国家交流反差较大。比如,非洲国家习俗和观念等与中国差距很大。但中国与韩国之间有亲密感。价值观、家庭观念、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以及奋发向上等,韩国人的气质和中国人很相似。

而且,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我认为不仅中韩两国,中韩日三个国家形成了东方文化,三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记者:包括传播中国文化活动在内,您将文化交流工作的重点放在哪一方面。  车院长:我刚到韩国不久就想了解中韩文化交流情况,视察了江原道。当初想端午祭曾一度引发了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矛盾,能否通过活动交流来缓解该问题。但到了江原道后发现,中国艺术团居然已经到了江原道,并为当地端午祭活动进行表演。

这代表中韩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层次和水平已经超越了官方所及的范畴。也就是说,中韩建交仅17年,但中韩文化交流可称突飞猛进。考虑到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建立姐妹关系,两国交流内容已经数不胜数了。

那幺,为两国文化交流进一步活跃,还为两国人民友谊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建议展开如下五个方面的交流。

第一、中韩文化上层要继续保持交流与合作。中韩两国文化领域高层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今后需要两国文化界继续保持合作。

第二,需要加强中韩民间和地方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两国的友好、姊妹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进一步发展。

第三,需要加强中韩两国文化艺术精英间的合作与交流。两国文化艺术精英思想活跃、不保守、超前,从而他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开拓视野。

第四,加强中韩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交流。韩国在文化产业方面较发达,制作等各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第五,需要加强青少年交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两国青少年的交流将推进两国友好的发展。
  

记者:近来韩国媒体纷纷报道在中国有嫌韩派,并对此表示忧虑。记者也看到在很多网站上韩国和中国网民互相激烈批评,形成对峙格局。您对此有何看法。

车院长:我认为部分网民表现并不代表中韩人民之间真正的感情。

虽然有些人在网站表达对对方的不满情绪,但大多数网民是理智的。比如,很多中国网民对韩国前任总统卢武铉的逝世感到惊讶和悲痛,也表示哀悼。

还有,中韩两国之间常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也代表两国关系的密切程度。中国和非洲之间几乎没有发生冲突,韩国与丹麦之间难以出现问题。换句话说,中韩两国接触面广泛从而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中国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韩国是中国的邻居,也就是邻国。我们不能选择邻国,这是历史注定的。

总而言之,中韩两国之间并不存在嫌气,排斥对方的现象。

我认为,历史问题与现实要分开,学术问题与政治要分开,双边认识到这一点,中韩两国关系非常乐观。

 记者 姜素影 haojizhe@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