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高层走读大美湘西”系列报道>长沙印象:人杰地灵 书卷飘香

发稿时间 2014-10-30 15:0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对于长沙的印象来自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头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橘子洲的南端,是湘江下游众多冲击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因盛产橘子而得名,形成于晋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同学到达橘子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更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著名景点。青年毛泽东巨大雕像坐落于此,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人物胸像雕塑,置身于此,仿佛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当年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实在令人震撼,


 

[俯瞰橘子洲头全貌 ]



 

[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摄/王海纳]



 

[橘子洲头内的橘子树 摄/王海纳]



据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这尊毛泽东雕像创作过程中,毛泽东亲属给予非常大的关注。1925年时的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而现在的毛泽东雕像,下巴上有一颗痣。到底要不要痣?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提出,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最终在雕像下巴上加了一颗痣。

 

[岳麓书院正门 ]

 

[岳麓书院石碑 摄/王海纳]

 

[御书楼左侧园林 摄/王海纳]




从橘子洲头驱车十几分钟到达长沙大学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便掩映在这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大学城内,岳麓书院因坐落于岳麓山脚下而得名,创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宋、元、明、清,至光绪年间改名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先后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正值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三三两两的大学生捧着书本漫步于此,更让人轻易感受到这座千年学府的魅力。

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都曾就读于此,学院正面是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2万多卷。

岳麓书院的建筑既采用古老寺院的布局又融合了一些苏州园林的风格。所以既有寺院的严谨与庄重,同时又兼蓄了园林风格的谐趣与生机。每一个徘徊于这里的游客也不由放缓了脚步,也许是怕吵醒那些古圣先贤吧!轻抚着这些古老的门窗,似乎依稀能寻找到那些历史留下的苍痕。细细重温着他们的宗门巨作,近距离地感受着他们的人格魅力。似乎这里的砖瓦也浸润了书卷般的灵性,个个都铿锵有声。

岳麓书院还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看着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羡慕,拜谒岳麓书院,不由自主地让人感叹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轻易感受到这里尊师重教和对于知识的推崇,这座集天道、地脉、人缘、文气于一体的学府,育人无数,兴盛千年,是中国文化的幸事,也是湖南人的幸事。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