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邢丽菊: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稿时间 2019-12-17 14:50
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文化自信、人文交流等词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而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与中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13日在成均馆大学共同举办“中国的制度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邢丽菊出席活动,并以“中国的文化道路与对外人文交流”为题进行演讲。邢丽菊教授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人文交流的基本内涵和原则,中国对外人文交流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人文交流的路径问题。

在谈到人文交流的基本内涵和原则时,邢丽菊认为,在新时代中国外交体系当中,人文交流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一起构成三大重要支柱。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中国政府重视人文交流,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谈到中国的时候,国际社会的认识普遍是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但文化方面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据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发布的《全球软实力研究报告》,美国2016年至2018年分别排名第1、3、4,中国分别排名第28、25、27,2018年排名第一的则是英国。当前美国竭力阻拦中国发展,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今年就提出新一轮的“文明冲突论”,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对手”,这是“与一场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从意识形态冲突到文明冲突,这些都凸显了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到人文交流,人们也许想到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民的外交等概念,西方大量提到的是公共外交。其实“人文”来自《周易》,“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即对人的尊崇和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交流活动的形式自古至今存在很久,有古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当前中国提出的人文交流,主要是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存在的误解,同时也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对于人文交流的基本原则,邢丽菊认为平等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三点最为重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而予以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法国著名汉学家朱利安在谈到两种文明的时候,提出“间距”的概念。不同的文明进行交流互鉴的时候,就让它们面对面,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对于任何一种传统来说,只有进入他方,才能“走出去”。创新发展意味着既要避免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遗失,又要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来激发活力。

就中国对外人文交流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邢丽菊认为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的兴起、反全球化思潮严重泛滥和对象国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现实需求不同等问题。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进行西方文化的全球渗透。目前,全球90%以上的新闻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垄断。尽管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美国电视控制了全球75%的节目生产与制作。美国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的7%左右,却占据了世界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文明冲突论”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表达,很多中国专家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阻挠和限制了中美人文交流活动。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各国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原因,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人文交流的期待和需求不尽相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处于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首要任务是发展国内经济并平衡国内矛盾,开展人文交流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最后,邢丽菊提出今后加强人文交流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加强自身治国理政能力建设,提高民众综合素养;解放思想,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个方面。

提高民众素养,一方面要通过熟读经典来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微言大义和深刻内涵,综合思考传统历史与现代思想的衔接,全面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学习西方国际关系的思想和历年,并从中借鉴适合中国社会发展和国情需要的内容,为加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和推动文化进步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如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邢丽菊认为一方面要充分看到传统文化对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不能回避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不适用的要素成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由于“中国威胁论”、“资源掠夺论”等有色主义论调此消彼长,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变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相比于过去对待西学东渐的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走进去”进而影响世界,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问题就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如何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邢丽菊认为首先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国情,综合考虑对方的需求和禁忌,在文化传播中不触碰对方的政治和文化底线;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积极活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平台,为人文交流提供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最后,也要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提高民众的积极性,使人文交流贴近普通民众实现真正的“接地气”。
 

邢丽菊教授【摄影 记者 邵天翔】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