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韩国演员朴施厚在日本发布首张单曲专辑,人气火爆销量位居榜首。
日前,朴施厚在日本的首张单曲专辑《Kimiwo》发布,随后便已超高人气占领日本各音乐排行榜的前列。线上如此,线下专辑销量更为火爆。
与专辑同名主打歌曲《Kimiwo》是一首轻快的日语歌曲,由知名音乐人操刀制作,引发当地粉丝们的极大期待。
图片来源 朴施厚贴吧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网络图片]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据韩国外交部负责人28日透露,中韩两国将于明日在上海举行海域划界谈判预备会议。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级人士以及韩国外交部国际法律局局长等将参加本次会议。 中韩双方将在会议上就如何进行正式谈判交换意见,并将确定谈判代表的级别和今后的谈判日程等问题。由于这是两国派出代表的首轮谈判,预计明日难以得出结果。 去年7月,中韩两国首脑会议就启动海域划界谈判达成一致。目前两国专属经济海域(EEZ)有部分重叠,为了解决该问题,两国从1996年起每年举行划界谈判,但始终没有确切进展。中国外交部于2009年为解决与周边国家陆地与海洋边界纠纷而设立的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后,中韩海域划界谈判未能经常举行。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把南部海域和钓鱼岛等问题作为优先处理对象,因此暂时搁置。 韩国政府期待在谈判正式启动后,中方对东部海域事务的关注度会有所提升。因此前中国与越南进行海域划界谈判时有副部长级官员参加,因此本次中韩海域划界谈判的首席代表也很可能为副部长级。 韩政府认为,中国此前对两国海域划界谈判表象较为消极,但去年在首脑会谈上却同意启动谈判,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将东部海域事务与南部海域事务、钓鱼岛问题进行差别对待。具体来说,在利害关系较大的南部海域和钓鱼岛问题上,中方表现出强硬态度,而在较为平稳的东部海域事务上则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 从海域划界问题性质和韩中存在意见分歧来看,双方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果仍需要时间。中方坚持采取等比原则,即按照海岸线长度比例划分界线;而韩方则坚持采取等距原则,即以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为原则。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2015-01-28 15:45:08创维4K极清系列电视 中国电视厂商的主力产品销售业绩陷入停摆,就连智能机厂商小米的销量也呈现下滑。韩国企业借此机遇寻找突破口,欲与其抢占中国市场。 据业内人士和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28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创维集团作为中国6大电视机生产商的代表,去年在中国国内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 另一家电视机厂商TCL去年的主力产品LCD电视机的销售量也同比下降了3.5个百分点,共计1657万台。这一数值并未达到此前TCL制定的销量超越1700万台的目标。数据显示,TCL在中国国内的整体销量同比大幅下降14%。 去年9月,IFA 2014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拉开大幕,TCL作为中国厂商在本届展会上推出了一款110英寸曲面UHD电视。发布之初,引发舆论普遍关注的同时,也一度撼摇了三星、LG等韩国厂商。也正是因为TCL采取先发制人的营销战略,因此在全球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达5%。 与大力发展本国市场不同,创维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虽然在销量上激增了24%,但大多数仍然依靠OEM(定点生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政府逐渐停止对该领域的投资,中国国内的电视机市场发展步伐趋于放缓。而乐视、联想等新一批电视厂商的兴起则加速了企业间的竞争,备受业界瞩目。 目前,中国6大电视厂商为:创维、TCL、海信、康佳、长虹以及海尔。这些厂商曾一度领先三星电子和LG电子发布UHD电视机,在全球UHD电视的市场份额超过五成。但由于从今年2季度起,三星电子、LG电子以及日本的索尼等厂商将接连发布新品,中国厂商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打破。 相关人士还补充道,中国的大型电视厂商短期内仍将采取OEM或ODM的方式发展,虽然其市场份额回落,但未来趋势仍然强劲。 另外,三星电子和LG电子去年4季度电视市场份额虽被中国厂商侵蚀,但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截至去年3季度,三星电子年销售量达4837万台,这也是三星电子电视机销量首次逼近5000万台。 对此,三星电子负责人表示:“今年,随着中国电视机厂商在本国的发展步伐放缓,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在中国发布更多的新品,并利用韩流优势对产品进行大力推广。”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2015-01-28 14:13:00去年,韩朝贸易随着开成工业园区的正常运作,贸易往来持续升温,累计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韩国贸易协会28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韩朝贸易同比增长了104%,达到23.4亿美元,累计贸易额突破了200亿美元。 从具体来看,韩国对朝鲜出口增长了114%,为11.3638亿美元,从朝鲜的进口额也增长了96%,规模达12.0674亿美元。韩朝全年贸易额首次突破了20亿美元,累计贸易额达到217.8934亿美元,这也是韩朝累计贸易额从1989年进行有关统计以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2005年,开城工业园区全面投入使用后,韩朝年贸易额突破了10亿美元并保持着高速增长,2012年贸易额达19.7621亿美元,逼近20亿美元大关。此后因韩朝两国关系紧张,2013年开城工业园区暂停生产,韩朝贸易额也随之缩至11.4891亿美元。而在双方的积极磋商下,开城工业园区恢复生产,双方贸易额重回增长轨道。 另外,2010年天安舰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采取了“5·24措施”,即除了开城园区外全面中断韩朝贸易,由此开城工业园区贸易额占据双方整体贸易额的99%。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2015-01-28 14:54:22韩国主要汽车虽在全球市场取得出色业绩,但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R&D)规模却仅为德国汽车企业的九分之一。而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大对研究开发投资的开销,规模正赶超韩国令业界瞩目。 欧盟执行委员会28日发布了《2013欧盟产业R&D投资排名》,本次排名总结了2013年全球2500个研究开发投资企业的排名,其中包括148家汽车企业。 结果显示,有“世界汽车大国”之称的德国和日本分别有15家和43家企业入围。具体来看,德国汽车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规模达到192亿欧元;日本虽高于德国,达236亿欧元,但从平均每家企业的投资额来看,德国则是日本的2.3倍。 韩国有现代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Mando、韩泰轮胎、耐克森轮胎等6家企业入围,与法国共同排名第六位。韩国这6家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规模共计22亿欧元,是德国企业的九分之一、日本企业的十一分之一。 而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相关投资大幅增长,与韩国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2012年,中国汽车企业登记在案的共13家,时隔一年则增至22家,投资规模也从19亿欧元增至21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较少,但在研究开发投资的密集度(销售额对比研究开发投资的比率)则为1.93%,赶超韩国企业的平均值(1.85%)。 另外,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韩国汽车产业的研究开发投资规模自2006年的3.751万亿韩元增至2013年的5.9862万亿韩元。本次调查涵盖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共313家。 其中,现代起亚汽车和零部件子公司的投资比重也从2006年的60%增至2009年的66.7%;而到了2013年则又降至62.8%。相反,零部件非子公司(296家)的相关投资比重也从2006年的19.8%激增至2012年的34.3%;但到2013年后却呈跌势,达34%。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2015-01-28 1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