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Corona First Korea!】石油人民币体系下 人民币的崛起之路

发稿时间 2020-06-10 16:21
[포스트 코로나, 퍼스트 코리아!] "위안화로 석유 결제하라" 산유국 압박하는 中 화폐굴기
随着中国在世界最大贸易产品——原油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对“石油美元”体系的支配也发起了挑战。在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局面下,各国石油需求下滑,由此出现的低油价局面成为催化剂,激化了中美摩擦。

成为原油市场结算货币是人民币跻身世界货币行列的首个关口。中国以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的购买力为基础,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也成为货币战争的“决定性一票”。
 

中美原油进口量对比 【图片提供 亚洲经济】


◆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 “石油人民币”体系诞生

2018年3月26日,中国上海的国际能源交易所(INE)内原油期货挂牌交易,宣告了石油人民币体系的诞生。

中国于2017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日均进口量达1000万桶。但在以美元结算为基础的国际油价市场上,中国的议价权微乎其微。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将英国伦敦交易的北海产布兰特原油,和在美国纽约交易的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定为主要的标准原油油价,油价多在欧美主导下决定。

中国通过增加人民币而非美元进行结算的原油期货交易,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对20世纪70年代以石油美元维持世界货币的美国美元霸权地位发起挑战。同时,欲借此成为亚洲原油的定价基准,与WTI、布兰特原油相抗衡。

过去两年间,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正逐步扩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上海已成为取代迪拜、新加坡,成为继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去年,人民币原油的国家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了6%。

但目前上海原油期货日均交易量在14万手左右,还远不及日均交易量100万手以上的布兰特原油或WTI。然而难以以此为由忽视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威力,因为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贸易和制造业经济的领头羊。

◆沙特石油VIP——中国,能否撼动“石油美元”体系

对于那些需要绕过石油美元的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原油期货具有其特定价值。据悉,与美国反目的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产油国已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原油。

偏“亲美”的中东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也考虑采用人民币结算。根据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的美元结算协议,沙特石油只以美元结算,由此拉开石油美元时代帷幕。这对美元保持国际世界货币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有分析认为,若沙特决定以人民币结算向中国出口石油,或将改变全球原油市场格局。而中国也正积极建议沙特采用人民币结算,中国是进口沙特原油最多的“VIP级”客户,令这一方案有可能成真。

去年,沙特王储穆罕穆德访华期间,与中国签署了价值28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展现了深厚关系,沙特方面也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此前,中国向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投资80亿美元。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中国从此处开始铺设连接中国西南部的输油管,由此,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便可不经美国海军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而通过陆路安全运输。沙特也对此进行了投资支持。
 

【图片提供 亚洲经济】


近期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萎缩、脱石油化变化中,全球石油消费也将出现结构性下降。有观点认为,全球能源市场变化之中,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将提高自身的国际油价话语权,令石油美元时代提前终结。

数据显示,成功防控新冠疫情的中国其原油需求已经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90%,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的“救世主”。能源调查企业伍德-麦肯兹预测称,今年下半年中国的原油消费量将比去年增加2.3%,每天达到1360万桶。

◆中美摩擦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度” 紧盯世界货币地位

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起便开始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利用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此后在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同跻身全球储备货币之列,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权重货币。

如今,中国再次将石油人民币体系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催化剂。此前,中东产油国通过出口石油赚取的“石油美元”对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进行投资,从而使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获得最大收益,即“石油美元回收(petrodollar recycling)”。同样,如果中国原油进口通过人民币结算的案例增加,各产油国就会对中国国债等人民币资产进行更多的投资,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数据显示,人民币资产的人气日益高涨。外国投资者从2018年12月开始连续18个月净买入中国国债。中国国债甚至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全球债券的基准指数,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相反,作为石油美元基础的美国国债却逐渐落寞。据美国财政部透露,截至今年1月,全球各国央行连续1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仅出售额就达4300亿美元。据IMF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额比重从1999年的73%下降至去年的62%。与此同时,人民币的比重却不断增加,在去年达到2.01%。

当然,人民币的对抗美元之路依然漫长。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称,以1月份为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重仅为1.65%,远不及美元的40%。有分析指出,中国的利率自由化、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和开放金融市场已迫在眉睫。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