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言铮铮双核驱动 东北加速振兴

发稿时间 2021-02-10 11:17
 

长春工业企业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去年全年GDP预计增长百分之三点五,增速稳居东北四市首位。 【图片提供 长春市】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成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全新动力源。在整个城市体系规划中处于最顶端塔尖层级的是国家中心城市。从2010年开始,国家陆续批复确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目的是为了发挥其枢纽作用,以点带面,激活城市群动能,进而辐射更广阔区域。从分布来看,传统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中,唯独东北尚无一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与东北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振兴东北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第一次是2015年7月在长春,第二次是2018年9月在沈阳,要求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可以说,东北振兴迎来前所未有的浩荡东风。

东北要振兴,必须有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东北的城市星罗棋布,包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座副省级城市及其他大大小小数百座城市。如何在东北地区现有的城市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带动东北振兴和发展的中心城市,是东北各大城市努力的目标。在各大城市竞争中,长春市呈现出十分活跃的状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就区位而言,长春地处东北地理几何中心,在打造“城市圈”“交通圈”“生活圈”等方面居于圆心位置,这是承担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条件和天然优势。通过托管公主岭市以及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长春的腾挪空间更加广阔。放眼东北,长春处于哈大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的关键连接部位,在这一腹地位置打造一个千万人口、万亿经济体量的中心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形成有力支撑东北振兴的“骨架”“脊樑”。

中心城市要看实力,看趋势,看思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春工业企业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全年GDP预计增长3.5%,增速稳居东北四市首位;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5%以上,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不断破茧蝶变,焕发新生。国际汽车城、国际影都、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四大板块”,形成集体托举效应。这“四大板块”都极具辐射带动意义。仅以汽车为例,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如果在“十四五”期间是要超万亿的规模,就可拉动东北地区三万亿的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小巨人”、“独角兽”批量涌现,成为生力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车、光、影、农”、“技、网、云、智”融合,三大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实现了高质量“化反”。

着力改善营商环境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的负面标籤。在这方面,长春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解决难点、痛点。新建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时间由三天压缩至一小时,为企业服下“定心丸”。

长春已形成爬坡过坎的韧性,换挡提速的劲头,转型升级的前景。对于东北振兴,也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塑长春经济地理,进一步夯实中心城市竞争力,在国内带动引领好“兄弟团”,在国际上扩大结交“朋友圈”,努力构建国际国内良性双循环,已进入关键机遇期。

长春成为东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要唱“独角戏”,而是更加突出协调发展,要带动形成“城市走廊”。打造中心城市并非零和博弈,而应是协调发展与有序竞争,其着眼点是整合聚集优势资源,在最高水准上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成都与重庆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两座国家中心城市将形成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同样,东北中心城市也没必要拘泥于单极思维,而完全可以是双核驱动。比如,沈阳拥有传统产业的大体量积累,而长春有产业辐射强、地理区位等优势。二者可以合理分工,一体联动,协同发展,唱好“双城记”,下好“一盘棋”,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助力东北振兴。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