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该列车前一天上午9时许从新义州行驶越过中朝友谊桥抵达中国丹东,装载生活必需品和医药品等紧急物资后返回。
这是朝鲜自2020年1月封锁边境以来时隔24个月运行赴华货物列车,也是全面停止同中国陆路贸易后时隔1年半运行赴华货物列车。
韩国政府消息人士预测,朝鲜将以此为起点运行10至20节长的列车赴华运载物资。

朝中友谊大桥 【图片来源 网络】
朝中友谊大桥 【图片来源 网络】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妇女经济会议【图片来源 女性家族部】 韩国政府近期宣布将分阶段推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然而专家指出,该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持续低迷的出生率问题。 韩国女性家族部日前在“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妇女经济会议”上,就提升女性经济参与度的政策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当天默克医疗保健全球执行副总裁李分辉(音)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仍有24亿女性无法获得平等的经济参与机会,且全球76%的无偿照护工作由女性承担。她强调,必须通过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协同合作,不断完善社会照护基础设施,构建家庭友好工作环境。 默克集团在性别平等领域表现卓越,不仅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女性企业”榜单,更连续四年在企业平等指数评估中获得满分。针对近期热议的“四天工作制”政策,李分辉表示,单纯缩短工作时长并非解决低出生率问题的有效方案。即便实施周一至周四上班、周五至周日育儿制度,也无法确保儿童仅在周末出现健康问题。她建议政府部门与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在工作家庭平衡政策方面的经验交流。 默克韩国代表克里斯托夫·哈曼(Christoph Hamann)指出,尽管韩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但受传统“察言观色”文化影响,许多政策福利未能充分发挥实效。他表示,即便是已晋升至高管的韩国女性,当子女患病时往往不会直接向上级说明情况,而是选择以个人病假形式处理。这种文化现象亟待改变,应当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使员工能够坦然表达需求并充分享受既有政策福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瓦莱丽·弗雷(Valerie Frey)分析认为,当“工作与生活平衡”被打破,女性往往被迫在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做出抉择,直接加剧出生率下滑趋势。工作时间过长还会剥夺父母与子女共处的晚间时光。 她还表示,应当重新审视并提升社会对照护劳动的价值认知。虽然卡车司机等职业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照护工作者,但后者实际上需要具备更高程度的共情能力、专业耐心以及精准的时间管理技能。目前,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正在积极推进照护行业薪资改革。同时,鉴于该行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达九成,也应着力推动更多男性投身照护服务领域。
2025-08-13 14:21:19受制造业与建筑业就业低迷及青年岗位不足影响,韩国上月整体就业增长势头出现放缓。尤其是20多岁“躺平”人口达到42.1万人,创下统计以来的7月历史新高。 韩国统计厅13日发布《7月就业动向》显示,上月就业人数共计2902.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7.1万人,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万余人的增长水平。 就业人数自3月增加19.3万人以来,4月(19.4万人)、5月(24.5万人)、6月(18.3万人)的增幅均徘徊在20万人左右。此次连续两个月出现缩减,为2月(13.6万人)以后的最低增幅。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7.8万人,已连续13个月下降;建筑业在行业低迷背景下减少9.2万人,已连续15个月下滑,但上述两个行业与前一个月相比降幅均有收窄。 反映内需的餐饮住宿业就业人数也减少7.1万人,连续3个月下降,降幅创下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11月(-8.6万人)以来的最大值。统计厅社会统计局长表示,“民生恢复消费券”在调查结束后发放,因此效果尚未反映在统计之中。 农林渔业就业人数减少12.7万人,除了受到农渔业人口减少影响之外,还受4月寒潮和霜冻、7月酷暑和暴雨等极端气候影响,目前已连续4个月出现10万余人的减幅。与此相关的农林渔业熟练工人也减少13万人。 此外,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26.3万人)、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9.1万人)等领域的就业人数有所增加。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34.2万人)和30多岁(+9.3万人)就业人数增加,但20多岁减少13.5万人,青年(15至29岁)就业人数整体减少15.8万人。 从就业形式来看,正式工增加31.9万人,临时工增加1.6万人,但日用工减少4.8万人。个体商户和无偿帮工等非薪资就业人员减少11.6万人。 上月15岁以上人口就业率为63.4%,较去年同期上升0.1%,创下7月历史最高纪录。以经合组织(OECD)标准统计的15至64岁就业率为70.2%,同比上升0.4%。15至29岁青年就业率则下降0.7%至45.8%。上月失业人数为72.6万人,同比减少1.1万人,失业率为2.4%,为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7月最低水平。 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在内的经济活动人口共计2975.4万人,同比增加16万人。非经济活动人口为1600.4万人,同比增加0.8万人,其中“躺平”人口增加6.9万人。尤其是20多岁“躺平”人口达到42.1万人,较去年增加5000人,为2003年开始统计以来的7月最高纪录。 上月16日,在庆北龟尾举行的“春夏秋冬就业一览”活动中,求职人员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8-13 11:19:43【图片来源 AI】 韩国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剧引发社会各界对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深切忧虑。一项调查显示,若在韩长期居留的海外高端人才规模增加100万人,预计将创造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6%的经济效益。 大韩商工会议所于13日发布《海外人才引进经济效应分析》报告显示,外籍人才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相应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RDP)将实现约0.11%的增长。根据2023年全国经济数据模型测算,若外籍人才规模扩大100万人,全国GDP总量有望提升6%,经济效益约为145万亿韩元。该研究基于2012至2023年间全国17个市道外籍人才登记数据,系统分析了外籍人才流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及经济规模的影响机制。报告还预测,当前在韩登记外籍人口为135万人,若该规模扩展至500万人,预计将产生累计36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万亿元)的经济效益。 从宏观经济需求分析,该增长效应不仅源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更得益于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海外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所带动的消费升级与产业增值。引进海外人才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强化产业竞争优势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溢出。 报告指出,海外人才引进战略将成为应对人工智能(AI)发展、出生率下降、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内需市场扩张等四大核心议题的关键突破口。在具体战略方面,报告提出了三大方向,包括规划建设面向外国人的宜居型特色城市;重点引进全球半导体制造产业(Fab);实施海外定制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 宜居型特色城市建设方案主张,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引入跨国企业,并配套实施签证便利化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全球半导体制造产业引进计划不仅能为企业建立稳定的人才供给渠道,更有助于将地方打造成为具有先进产业基础的区域。而“先培养、后引进”的创新模式则着眼于在海外开展与韩国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教育培训,重点针对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顶尖高校在校生,实施涵盖“人才培养、就业对接、长期居留”一站式项目。 大韩商工会议所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构建海外人才快速落地机制,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以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13 10:52:09韩国-越南商务论坛12日在首尔中区乐天酒店举行,由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越南驻韩大使馆和越南财政部共同主办。 此次论坛是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时隔11年再次访韩之际举办的经贸盛会。苏林、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大韩商工会议所会长崔泰源、越南财政部长阮文胜和两国企业代表等200名各界人士出席活动。 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越两国贸易规模从当年的5亿美元增至去年的868亿美元,32年间增长超过173倍。越南已连续三年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和美国,韩国同样跻身越南前三大贸易伙伴之列。韩国仍是越南最大投资来源国,累计投资额达925亿美元,目前约有1万家韩国企业在越南开展业务。 此次论坛上,两国企业围绕数字经济、高端产业、供应链、能源等领域,就应对快速变化的经贸环境和未来合作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金民锡和苏林的共同见证下,两国企业与机构签署了多项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包括SK创新、晓星重工、韩国电信(KT)、韩国电力KDN、韩国旅游发展局在内的47家韩方企业与机构,与37家越方企业与机构决定在能源、造船、航空、人工智能(AI)、新材料、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与越南商会共同成立了韩—越经济合作委员会,先后组织并接待6次经济代表团,召开9次企业联合会议,持续推动两国企业交流与合作。自2009年起,韩国商会还在越南设立办事处,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12日,在首尔中区乐天酒店举行的韩国-越南商务论坛上,参会者合影留念。【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8-12 15: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