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银行(央行)7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5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38.6亿美元顺差,时隔1个月转亏为盈。
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自2020年5月连续23个月保持顺差,4月因进口大增、对外红利增加等因素导致收支出现逆差。5月恢复为顺差,但顺差规模同比减少65.5亿美元。
按种类来看,商品收支顺差为27.4亿美元,较1年前减少39.1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增幅(32.4%,144.1亿美元)大于出口增幅(20.5%,约为105亿美元)。
以海关数据为准,5月原材料进口额同比激增52.9%。其中,煤炭、天然气、原油、石油制品的进口额增幅分别高达231.4%、73.9%、65%、31.9%。半导体、运输装备等资本货物进口额增加14.1%。
服务收支出现2000万美元逆差。今年1月(-4.9亿美元)以后,时隔4个月再次出现逆差,但逆差规模较1年前减少7.2亿美元。其中,得益于5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比上升43%,运输收支顺差规模从1年前的10.6亿美元增至14.7亿美元。旅游贸易收支逆差达到6.4亿美元。
此外,反映工资、分红、利息等的国际收支初次收入账户收支顺差为14.5亿美元。但央行解释说,由于去年5月一次性大规模分红收入带来的基数效应(Base Effect)导致今年分红收支在1年内从42.2亿美元骤减到5.2亿美元。基数效应(Base Effect)是指在同比口径下,由于上一年度财务或经济数据因某些因素导致偏低或偏高,使得本年数据出现高增长或大幅下降的情况。
5月金融账户净资产(资产-负债)增加30.3亿美元。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54.7亿美元,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增加13.7亿美元。韩国人对外证券投资增加71.3亿美元,外国人对韩证券投资增加24.6亿美元。

【图片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