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三十年名人访谈⑳】大转换时期的韩中关系之我见

发稿时间 2022-10-17 08:00
【编者按】

“三十而立”,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后,已经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在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韩国各界知名人士,撰文回顾韩中两国交流历史,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们怀揣对彼此的期望和好奇,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交流之窗,我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携手走过春夏秋冬,再次全新出发。

在韩国的北方外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两国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受访者们在撰文中以第一视角道出韩中建交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回忆合作交流中的点点滴滴,并对下一个三十年寄予无限希冀。希望可以对读者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韩中关系有所裨益。


30年前的1992年,韩国正在经历摆脱“发展中国家陷阱”的重要时期,当时中国经历了国内外局势动荡以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两国当时都处于转换期,建交成为两国经济共同增长的契机。在过去50年里,韩国成为唯一一个从发展中国家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国家,中国则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0年过去,如今两国又迎来新的转换期。新冠疫情向一味追求效率的世界发出警告,美中矛盾和科技竞争不断扩大,给重视效率的韩中两国关系也造成影响。虽然有观察指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将给这场纷争画上句点,但也有观点认为,世界今后将迎来注重就价值和安全的全球化。

在此大转换期,为了实现今后30年两国关系持续增长,双方共同的进步和持续的文化交流很重要。“中国技术进步一定会威胁韩国经济”的简单思路不可取,中国在航空宇宙领域的崛起,成为美国业界加强对韩国航天企业支持的契机,韩国的LegoChem Biosciences向中国企业转移抗癌药物原料技术,双方携手进军全球市场,这样的例子很有意义。第4次工业革命创造的新市场上,中国展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韩国技术应当尽快适应中国新的技术标准,抓住市场先机。

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基础。1990年当时在韩国流行的的香港文化和中国流行的“韩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促进剂,当时产生了对彼此文化相互了解的大量年轻人。年轻一代之间的友好情感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文化再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萨德事件的爆发显示两国的文化交流存在中断可能,希望两国政府能汇聚智慧,构建制度性的机制,防止政治干预文化交流。“哥们儿”文化是中国社会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如何增强与中国的互信、实现今后30年携手共进,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又一使命。
 

东国大学全球贸易专业教授南垠映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