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AI融合产业蓝图 韩国距离成为机器人强国还有多远?

发稿时间 2022-11-27 11:30
‘로봇·AI 융합 산업’ 중장기 청사진 고민하는 尹 정부
韩国机器人产业在主要战略课题中占据越来越关键的地位,为加快跃升全球产业强国,调整以硬件为主的产业模式,发展软硬兼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AI)融合产业,让机器人融入生活正成为未来政府战略规划方向。然而目前来看,韩国机器人产业竞争力仍落后于主要国家,实现规制革新和制度支持成为关键。

政府上月28日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将半导体、显示器、二次电池、高科技出行、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高科技机器人和其制造技术等指定为“12大国家战略技术”,同时提出了将在这些领域着力推进的50项重点技术。预算方面,政府将把相应技术的研发投资额从今年的3.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增加10%至4.12万亿韩元。法律方面,政府将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构建战略技术指定和管理体系等制度基础,加大支援力度。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近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等正规划未来五至十年中长期国家机器人产业战略蓝图。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韩国机器人产业一直致力于发展硬件,随着机器人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融合、“软硬兼施”,成为政府规划新方向。除了传统的机器人领域,实现扫地机器人、服务员机器人等个人服务领域及法律、会计等专业领域的全方位综合发展,成为政府考虑的关键。

业界指出,韩国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仍落户于主要国家。韩国经济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全经联”)的《分析全球机器人产业现状和韩国位置》的报告显示,在规模达243亿美元(以2020年为准)的全球市场中,韩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仅占整体的12.3%,而在全球市场每年增长9%的情况下,韩国市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年增长率仅2%。全球机器人产业包括在制造现场执行自动化任务的工业(制造)机器人,以及医疗(手术机器人)、家用(清洁机器人)和军事(侦察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市场。

韩国的机器人密度(每1万名劳动者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居全球首位,是全球机器人需求最高的国家。全球机器人密度平均为126台,而韩国为932台,明显高于日本(390台)、德国(371台)、美国(255台)、中国(246台)等制造业竞争国家。

尽管对机器人的需求如此之高,但与主要国家相比,韩国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力却略显落后。据产业研究院公布的资料显示,韩国的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在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瑞士等主要6个国家中排第6位,处于最低水平。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分别排在综合竞争力前4位,而之后才是韩国。

以强国日本为例,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的报告显示,以2020年为基准,日本产机器人出货量全球份额高达51.1%。在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密集投资,政府也会提供补贴,以及对全球机器人公司的积极并购。在采购方面,也就是机器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韩国尤其薄弱,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依赖于日本。日本在零部件采购竞争力方面的得分9.8分,接近满分(10分),排名世界第一。而韩国在6个国家中排名第6,得分明显较低(6.7分),对机器人减速器(61%)、副电机(65.1%)等关键零部件的依赖度非常高。其他关键零部件方面,占机器人价格35%以上的驱动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15%,被认为是韩国尖端产业弱点的软件国产化率也仅为24%。

业界人士认为,韩国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为企业间的联动。据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透露,与中国等竞争国家不同,每个公司都专注于一个专业领域,然后相互分工,而韩国的每个公司都负责价值链的所有阶段,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竞争力。特别是由于软件人才的不足,硬件专家还要负责软件开发等,暴露出了分工结构未形成性和人力方面的问题。在机器人人力竞争力方面,韩国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率(35%)也非常高。

此外,相关法律支援不足也成为一个制约因素。以配送机器人为例,当前交通法规定禁止配送机器人上路。对此,国民力量党议员梁琴喜近日向国会提交《智能机器人法》修订案,内容包括设定无人机器人上路标准和范围等。国土交通部也曾于今年9月承诺修改《道路交通法》等,将物流车辆规定范围从货车、两轮车扩至机器人、无人机等。

全经联国际本部长金凤万表示,机器人产业是第四产业的核心领域,是制造业竞争国家为了掌握未来的产业主导权而发展的战略性领域之一。目前韩国正面临着改善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以及搞活产业内分工结构的课题。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