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欲靠“本土化”扎根中国市场

发稿时间 2014-07-10 12:49

《盗贼同盟》在中国遭遇票房失败[网络图片]


随着韩流的主要市场从日本转移至中国,韩国娱乐界开始关注韩流本土化的问题。韩国的电视剧、电影虽然在中国受到欢迎,但也曾出现过“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追求韩流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本土化是唯一答案。

韩国电影《盗贼同盟》是水土不服的最佳案例。这部在韩国吸引了1009万人次观众走进影院的电影在中国的观影人数仅为70万人次。任达华、李心洁、曾国祥等大中华地区艺人的出演并未能提升票房。

对于这一问题,博纳国际影院相关人士指出:“这部电影没有照顾到中国观众的情绪。”该片中出现了不少对中国的负面描写。
 

《分手合约》展示出韩流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网络图片]


由此专家指出,韩流不能满足于仅仅将韩国节目略做改动,更应该制作出符合中国观众文化习惯的节目。韩中合拍片《分手合约》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该片尽管由希杰娱乐(CJ E&M)出资50%,并由韩国导演吴基桓执导,但是电影内容却是一个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爱情故事。

为此,有意见认为韩国业界有必要提升对当地市场的准确把握。中国的电视台网络庞大,各个级别电视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省级卫星电视台希望与韩国进行共同制作,而县级电视台则倾向于收购韩国节目。韩国企业因明确把握各级的需求,建立起囊括销售到共同制作的良性结构。

另外还有意见指出,电视剧业界应尽快出台标准、稳定出口市场。最近韩剧的版权已经上升至每集10万美元,若不制订任何标准而任由价格上涨,从长远来看将对韩流造成极大的打击。

不少韩企还展开了与韩流文化有关的活动,积极走近中国民众。希杰娱乐定期举行K-POP音乐教室、韩中电影节的活动,致力于提升韩流在中国内的形象。

希杰娱乐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我们主要致力于和当地的合作伙伴策划、制作本土化节目。我们从长期着眼,努力将中国观众的文化习惯反映到节目中。”

西江大学娱乐产业学教授宋俊浩(音)表示:“为了促进韩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政府因积极与中国协商,为双方的共同制作及投资打下基础。”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