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给我们的启发

发稿时间 2010-12-01 16:30
(亚洲经济 姜素影 记者) 本周六,我去听了郎朗的演奏会。郎朗访韩演奏,已不是一两次了,不过他每次访韩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郎朗被誉为“西方古典音乐明星”、“全球拥有最多粉丝的音乐家”、“身价最高的钢琴家”,能够亲耳聆听他的演奏,令我十分激动。
 
在韩国的知名度比郎朗稍微低,不过在音坛上还是很有地位的李云迪也于上个月在韩国举行了演奏会,广受音乐粉丝的青睐。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一位韩国音乐界人士对这两位诞生于中国的天才音乐家来韩的“感慨”,这值得韩国音乐界深思,也值得介绍给广大读者。
 
郎朗是中国培养出来的“纯中国牌音乐家”, 却被数家欧美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
 
据有关报道,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经制作和播放了有关朗朗的纪录片,纪录片介绍所谓“郎朗效应”让全世界上百万名儿童开始学弹钢琴。
 
而且,大约有3000万至6000万名中国儿童憧憬郎朗和李云迪,愿意学钢琴。这将成为中国迈向古典音乐强国的一股力量,也是让中国音乐产业复兴的火车头。
 
其实,除了郎朗和李云迪之外,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宁峰等不少中国古典音乐家已经受到了世界广泛的认可。
 
不仅如此,在古典音乐的发祥地—西方国家的管弦乐队中,中国人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韩国古典音乐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明显逊色。
 
虽然我们频繁的看到张韩娜(以下韩国音乐家的汉文名字都是音译)、张英珠、赵秀美等不少韩国音乐家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色,为祖国争光。但音乐界的说法未免有些自夸。
 
截止目前,真正意义上获得世界认可的韩国古典音乐家只有郑庆花(小提琴家)与白建友(钢琴家)。
 
那么,我们不可不提,现代中国怎么能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中国音乐家的成功“走出去”,这是一种国家活力的象征。当然,我们不应视艺术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因素,国家积极培养音乐经营也难保世界顶级音乐家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形成了享受音乐的文化,不仅重视经济,还极力培养文化价值。中国儿童在享受音乐的社会氛围熏陶下,绵绵不断地吸收着音乐的真谛。
 
恰恰相反,在韩国不管学什么,本质上不存在很大区别。学弹钢琴、学舞蹈、学英语都一样,不是享受本身,而是多学技能。
 
因此,韩国虽然可以培养出“多面手”,却不容易产生世界顶级的天才。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