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习俗各不同,元宵祈福心本同

发稿时间 2012-01-26 08:38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从此,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过长江,见江面上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成习俗。唐时,元宵节备受重视,元宵夜燃灯更成为时尚。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花样越来越多,灯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会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者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受儒家文化影响,韩国的正月十五和中国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不少不同。

正月十五这一天早上,韩国人会剥咬花生、核桃、松子、栗子和银杏等坚果,以祈求一年无病无痛且口腔健康。喝清酒祈愿,则会保证一年当中好事不断。

另外还要吃用糯米、糯玉米、红豆、糯小米和豆子做的五谷饭,大家一起分享,祈求一年好运当头。



而在民间,人们会火烧用树枝堆成月屋,以消灾招福,称为“烧月屋”。



还有一种活动是妇女们弯腰搭成人桥,年轻女子从上面走过。

韩国的元宵节,还有一个叫卖暑气的习俗。呼叫朋友或家人的名字,对方若是回应,立刻就说“快把我的暑气买走”,然后就可以将自己的暑气卖给对方。这一习俗的用意在于祈求夏天不受中暑与酷热之苦。

晚上,韩国人也会全家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向着月亮许愿,祈求平安。

中国人和韩国人过正月十五的习俗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目的--祈福消灾。

中国吃元宵,韩国吃五谷饭,都是寄托好运连连、团团圆圆的愿望;中国走百病,韩国过人桥,也都是为了祛病消灾,身体健康。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