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的1992年之前,中国与韩国间的交流几乎中断40年,大部分人对彼此国家的印象只能通过媒体只言片语的描述来勾勒,想要直接了解中国文化,也只能通过前往台湾留学等途径接触。正是1992年的建交,使得中韩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在建交后的第三年,即1995年的一项调查中,67.6%的中国人对韩国存在好感。但是问及多名中国出租车司机对韩国汽车的印象,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认为韩国汽车质量与日本汽车相似,但价格远远低于日本汽车。诸如这些对彼此国家正面的评价,也正是在两国正式建交的背景下才可能实现的。
从90年代至今,“韩式”一词一直给人以高端、质优的印象,在产品宣传时只要加上“韩式”,不仅可以提升售价,也可以吸引到更多消费者。在这样的影响下,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商业街区中,用韩语的标识或与商品名中带着一个“韩”字,就可以给人以“潮牌”的印象,消费者这样的认识也正是在两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交流下形成的。
一转眼中韩建交迎来30周年,两国很多民众可能并没有感受到“30年”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但其实现在的我们正站在历史之中,每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换一个角度来看,能过亲历两国关系不断走向成熟,见证两国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的我们站在3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虽然个人是渺小的,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书写历史,可以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在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