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2日发布的数据,以2021年为基准,韩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居全球首位,每一万名劳动者安装1000台工业机器人,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41台)的7倍,且远高出位列其后的新加坡(670台)、日本(399)。分析称,生活家电、芯片、汽车等机器人需求较高,而上述领域同时是韩国的主要产业,由此助推韩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工会强势、人工费上涨等也成为一定的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近年关于机器人抢走人类岗位的争议不断出现。冷凝器外壳生产企业Speefox去年2月起面向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实施周4天工作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业机器人的引入成功实现70%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同时缩减了30%的外籍劳工。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方面预测,到2025年,韩国人工费下降幅度有望居全球首位。人口急剧下滑、老龄化加深、机器人密度上升成为主因。这一预测也被解读为,未来在韩国,机器人将迅速取代人类的岗位。行业认为,现代汽车集团此前提出建设智能工厂计划遭工会反对也是出于上述原因,目前机器人可能取代人类劳动仍占据主要观点。
另一方面,也有多数观点坚持机器人在帮助增加企业效益方面贡献巨大。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教授李炳泰表示,劳动密集型工作未来将由机器人来负责,但机器人将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企业只有创收才能实现扩招。专家建议,眼下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携手,共同打造人与机器人合作的工作文化环境,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最终实现劳动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