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调查是指针对已对反倾销和补偿关税产品征收的产品,企业变更产品的生产或装运方式,以回避现有措施的调查。这种规避调查旨在确定是否存在通过改变产品的生产或运输方式来回避反倾销和补偿关税措施的情况
根据报告,去年美国新增规避调查26起,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与2021年的2起、2020年的4起和2019年的17起相比,可以说是大幅增加。其中以中国为对象开展的调查最多,共有17起。接下来是中国台湾(3起)、韩国(3起)、印度(3起)等。
以韩国为对象的规避调查是针对通过越南转运到美国的韩国钢铁产品的3起调查。根据规避调查的类型,“在第三国(地区)生产或组装的产品”最多,达到22起。贸协指出,在17起针对中国的规避调查中,有1起指定韩国为中转地。有相关报道称,“韩国企业进口中国产中间材料进行加工后出口到美国的方式来躲避对中国产铝箔征收的反倾销制裁。”
然而,只要能证明没有使用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就有可能获得豁免。美国增加规避调查是因为美国调查机关认定,中国为了回避在其国内实施的反倾销和补偿关税措施,通过东盟国家进行规避。有分析认为,美国已经启动了多项针对中国产品通过越南等地组装和加工的调查。
贸协高级研究员李惠珍(音)强调称,"美国商务部通过钢铁和铝监测系统改革加强了供应链追踪,因此在对美国出口时,需要注意使用中国产材料和零部件。如果使用了属于反倾销和补偿关税措施对象的中国原材料生产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在国内未发生重大性质变化或产生足够的附加值时,可能被视为规避出口。一旦启动调查,积极响应调查机关的要求非常重要。即使调查结果判定为规避出口,也可以通过更改供应商等方式规避限制。但如果未能诚实应对调查,可能会被剥夺证明未使用中国原材料的资格,因此需要更加谨慎"。

【图片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