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电影收入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消息,《芭比》上映第8天便在北美共获得2.8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实际上,该片在北美上映首日就以75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发射了“大卖”的信号弹。上映前三天收益为1.62亿美元,创下了今年北美地区上映作品中的最佳开场成绩,是同一天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新作《奥本海默》收益(8250万美元)的两倍。
与此同时,《芭比》在华预售总票房为220万,上映首日仅获票房840万,两周后才艰难突破2亿。有分析称原因是排片太少,无法与《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以及《超能一家人》四部国产影片展开有效竞争。但数据显示,《芭比》后几日的排片较刚上映时略有增加,但票房成绩并无太大起色。
《芭比》在亚洲地区票房失败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对女权主义的看法差异。《芭比》讲述的是离开以女性为中心的玩偶世界“芭比乐园”的芭比和男友肯来到现实人间的经历,全面展现了对父权社会和性别歧视的讽刺。电影评论家尹成恩(音)指出,在北美,尖锐地批判社会问题的文化根深蒂固,因此对于《芭比》中对父权社会的讽刺接受度较高,相反在对女权主义认识存在欠缺的韩国,电影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则可能令人难以接受,再加上男性本来对“芭比娃娃”这一素材就没有太大兴趣,因此各国家与地区的电影票房成绩产生鲜明对比。
观众上传的影评也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两极分化,高分影评中,“也是时候以从未经历过父权制社会的女孩们为主拍出来一部电影了。芭比作为芭比,肯作为肯,为了描绘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各自独立存在组成的获得尊重的世界,就因为是女权主义电影而遭受夸张扭曲露骨的评价,实在感到寒心。但以后还是要继续不知疲倦地奋斗,因为芭比可以做所有事情!”的类似评价占大多数。而低分影评中,“一部女权主义电影,低毁男性。男人没事的话就别看这部电影了,就女人看看吧”与“就猜到是女权思想教育的电影了,男人别看了,内容引起不适”等评论屡见不鲜。
《芭比》在中国所受到的评价也与韩国大同小异。在中国男性主要使用的体育网站虎扑上,3500多人参与的电影《芭比》评分为5.6。相反,在人气电影网站豆瓣上,28万多人参与的《芭比》评分为8.5分,创下同期上映影片中的最高评分。豆瓣上的“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女性在电影院观看纯女性视角电影的机会并不多”的帖子收获2.5万多个赞,部分女权主义者评价称,《芭比》为中国提供了罕见的女性人权和性别问题的公开讨论平台。另外还有女性上传文章称,在影院观看《芭比》时,男性观众对剧中批判父权的对话表现出明显的厌烦情绪,最终中途离开了影厅。由此可见,男女观众对《芭比》的反应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