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之声】切勿让"厌童症"成了流量密码

发稿时间 2023-08-23 09:33
中国的新生儿人口数量连年下滑,日前有预测称,今年中国出生人口或低于900万,在700万-800万之间。如何扭转这一态势成为人口学界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各地政府开始出台育儿补贴、鼓励生娃,但民间尤其是网络上的“厌童”风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新浪微博上,与“熊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不当有关的话题总能隔三差五地登上热搜,尤其是高铁、地铁、飞机等密闭的交通工具更成为重灾区。“熊孩子大闹高铁”,“在飞机上踢椅背”等种种不当行为,护短的“熊家长”们,在加上一些善于制造矛盾挑起对立的自媒体为吸引眼球有意使用刺激标题,网络骂战随时一触即发。

在视频下的评论更是从指责和批评已经上升到“熊孩子就不应该出门”、“应该给熊孩子喂安眠药”等等极端的言论,这令每一位家长紧张不已,难道带娃出行已经成为一种原罪了吗?

“熊孩子”的定义也进一步的扩大,包括完全无自控能力的婴幼儿也被扣上这顶帽子,仿佛“厌童”已经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厌童症”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中新社此前一篇报道曾呼吁: “熊孩子要管,仇童戾气也要管。” 丁克、非丁克、有孩、无孩群体不应成为爱童或仇童的阵营划分。无论是啼哭的婴儿,还是耄耋老人,都需要社会中坚力量的照护和包容。

中国国家发改委曾于2021年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试点建设100个儿童友好城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硬件配套的完善上,还是社会舆论的包容性上,都距离儿童友好社会还有不小的距离。

 
【Gettyimagesbank】
【Gettyimagesbank】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