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亚日报》8日通过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对去年中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额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韩国芯片设备金额为44.7609亿美元,同比(56.1937亿美元)下降20.3%。这是一份对19个与半导体设备相关的国际商品统一分类代码(HS代码)的分析结果,涵盖了曝光、清洗、蚀刻、沉积和检查等工艺。
同期,美国设备的进口额从95.519亿美元下降到92.5381亿美元,下降了3.1%。而日本和荷兰的设备进口额却有所增长。日本设备的进口额从156.8398亿美元增长到164.1512亿美元,增长了4.7%。荷兰设备进口额从32.2108亿美元激增至80.7306亿美元,激增150.6%
分析认为,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在实施出口管制后提高了自给率,并优先替代了从韩国进口的、更容易被国产替代的设备。也有分析指出,由于担心美国的出口管制会从尖端领域扩展到传统领域,中国企业在抢购设备的过程中,韩国设备被排在了优先级之后。
此外,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对中国境内生产线的增设和升级态度消极,也对韩国设备进口产生了影响。这导致美国、日本和荷兰设备公司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而长期以来对中国出口依赖度高的韩国却蒙受了最大的损失。
但也有质疑指出,一些海外企业在明知中国进口的设备会被用于尖端工艺的情况下,却声称这些设备将用于通用工艺,以此为幌子进行迂回出口。
《东亚日报》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去年下半年(7月至12月)集中采购了海外半导体设备。去年中国从各国的设备进口额中,美国、日本和荷兰分别有59.3%、55.5%和70.8%集中在下半年。当时正值日本和荷兰政府正式加入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的时期。
全球主要设备公司在华销售额占比出现了显著增长。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应用材料公司去年会计年度第四季度(8月至10月)的整体销售额中,中国占比为44%。相比2022年同期(20%),增长超过两倍。未受出口管制影响的2022年同期,美国泛林集团和日本东京威力科创去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在华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8%和43%,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集中力量发展传统半导体领域,而不是尖端半导体领域,导致韩国设备首先被替代。传统半导体虽然盈利能力不如尖端半导体,但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80%,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根据市场调查公司集邦咨询(TrendForce)的数据,中国传统半导体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的份额预计将从去年的31%增长到2027年的39%。
由于美国施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暂缓中国工厂的升级和扩建计划,导致韩国设备企业遭受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对三星和SK的中国工厂实施设备进口管制豁免,但同时通过《芯片法案》限制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专务安基贤(音)表示:“国内设备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三星和SK的订单。随着国内制造商减少对中国的投资,设备公司也必然会受到连锁影响。”